顏茹玉:此去經年
今天講一個關於媽媽的故事吧。其實也和媽媽沒有特別大關系。
媽媽姓紀,大家都叫她小紀。小紀特別美,反正從小到大人家見到我們母女都說,這媽媽比女兒漂亮多啦。除了好看,小紀身上還有種特別的爽朗,也很能干。我從小身邊就有好多叔叔,明裡暗裡的喜歡她。
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
漢橋叔叔是我們的鄰居,原來住在居民區,我們買了整個頂層,打通了他住在四樓,左邊最小的那一戶。那個時候他還很健壯,是警局的緝毒臥底還是線人什麼的,反正黑白兩道走,掙著點玩命的錢。他愛人是個很樸素的武漢女人,我叫她芬芬阿姨。她不好看,個子瘦瘦小小的,但總是很和氣的樣子。他們常吵架,整棟都能聽見。他們有一個兒子,比我大不了兩歲,爸爸看他們家可憐,後來聽說他兒子畢業了找工作沒下落,就要他來我們家當了司機,這樣兩家聯系就密切了起來。
他應該算是喜歡小紀的男人裡最殷勤的了,因為沒什麼錢,所以總是鞍前馬後圍著小紀轉。我高三的時候,父母分居了。小紀陪我住到了學校對面租的房子裡。漢橋叔叔幾乎每天都過來,買很多我喜歡吃的菜,來了就直接進廚房。他做的孜然脆骨超級好吃,媽媽看我喜歡吃,也就沒有拒絕他的好意。
線人每次案子破了都會有一筆酬勞,說多也不多。他拿了錢總是第一時間跟我打電話,說要去最好的餐廳請我們吃飯。他知道從我下手小紀才不會推辭,也知道從吃的下手我才不會推辭。
那個時候大概就已經懂點事了。他總是說你們隨便點,但每次我都只選擇最便宜的菜。我不想看到他結賬的時候,有點窘迫又裝作格外豪氣的樣子,我知道他是怕小紀瞧不起。實際上呢,小紀也是瞧不起他,但女人嘛,利用這種喜歡,享受一點指揮別人的特權,也沒什麼不對的是不是。
我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規律,你周圍的人對待你朋友的態度,其實完全取決於你對他的態度。這道理在任何時候,什麼婆媳關系,同事關系裡啊統統適用。小紀總是使喚他,於是我狐假虎威的也沒閑著。有一次朋友的摩托車被收進了交管所,無牌無照無駕證。我打電話要他幫忙。我記得那是七八月份的夏天,特別熱。他頂著大太陽從漢口坐公交車到武昌,到處找領導批條子,去對序列號,找合格證,反正是折騰了三天,最後還花了兩百塊才把車子取了出來。
現在想起來,其實挺不容易的,他只是公安系統裡最最底層的那一環。可因為他總是拍著胸脯說在硚口區沒有他搞不定的事,我當時也就沒太把這情記在心上。
再後來等我上大學的時候,他就發了腦溢血。知道這事的時候正好是十一假期,他愛人打電話給小紀,說想借點錢,說過完年等房子拆遷補助下來了就還。小紀答應了,出於禮貌還是決定去趟醫院,我就要她帶我一起去了。
盡管我知道腦溢血是很嚴重的病,進病房的時候我還是嚇得差點叫出聲來。漢橋叔叔還昏迷在病床上,全身都插滿了輸液導管和檢測儀器的線,頭蓋骨取了一塊,為了方便日後的手術,於是沒有還原就縫合了。整個人骨瘦如柴,面如土灰,偶爾抽筋的時候還會翻白眼。
芬芬阿姨站在病床旁邊,不停地幫他按摩,捏捏手捏捏腿,拿濕棉球給他擦嘴。因為喉嚨裡還插著導管,所以她要時不時用抽吸管,抽出喉嚨裡的積液。
小紀和芬芬阿姨簡單寒暄了一下就拉著我要走,我當時站在旁邊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就是一直哭一直哭,她出來的時候像是松了一口氣似的跟我說,真是一秒鐘也多呆不下去啦,看著好恐怖啊。
當時我聽著心裡就特別難受,但什麼也沒有說。當時我就想啊,你看你把每個月的工資都用在這個女人身上。你想盡一切辦法討她歡心給她發肉麻的短信,你有空就來找她幫她跑腿。現在你躺在床上。你什麼意識都沒有了,你甚至分不清誰是誰,她最多來看你一眼,還被嚇走了。你圖個什麼呢,你天天罵你的妻子,和她吵架,她甚至沒有吃過牛排。如果你現在可以睜開眼,會不會覺得自己以前很可笑呢。
後來寒假住在爸爸家,聽說他醒了,就買了點禮物去醫院看他。他還是沒有什麼好轉,只是會哼哼和用唯一能動的右手到處抓。我陪著芬芬阿姨給他按摩,阿姨不知道我們之間其實很熟悉,我也裝作一副只是出於同情心才來幫忙的樣子。就在那幾天裡,我想比我這輩子領悟到的事情還要多。
芬芬阿姨告訴我,她說漢橋叔叔脾氣可暴了,腦溢血發作的時候他們正在為誰去添飯的事情鬧冷戰,冷戰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未必你還要我喂到你口裡?
說這話時她抬頭看了我一眼說,你看啊,現在真的要每天喂到他嘴裡了。
我看到桌上的保溫瓶裡,每天都是不一樣的湯和飯菜。她每天五點就起床准備一天的飯,用研磨機攪拌成糊狀,再用針筒一點點的打到通往胃的軟管裡。
她居然為此覺得愧疚,把造成這不幸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覺得都是自己一句話咒得他真的成了這樣。
她當時拉著我的手說,要是還能回到那一天啊,我真寧願以後的二十年,我天天都把飯菜喂到他嘴裡吃。
即使到現在我想到這句話,都會呆在鍵盤面前,很久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想這才是夫妻吧。雖然你脾氣很壞,沒有給過我什麼好的生活,還總是跟我吵架。但如果需要你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來彌補,我一萬個寧願受苦的人是我。多久都沒有關系。
只求你好好的。只求你好好的。
故事就是這樣了,我上個星期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能說簡單的句子了,但意思總表達不出來。只有芬芬阿姨知道他想說什麼,他伸出兩根手指頭就是要抽煙,手捏捏拳頭就是要撓癢癢。她總是自言自語一般對著空氣問問題,然後不等他反應又自說自話地替他回答了。她像孩子一樣哄著他,說你想要這個,這個不能吃呀。
漢橋叔叔見到我時已經叫不出名字了,我陪他坐了一下午,他一直想說點什麼,可又說不明白。總是依依呀呀的,最後再長長地嘆一口氣。最後我終於零零星星地聽到幾個詞,他說,摩托,沒事,然後又拍拍自己的胸。
我一瞬間明白了,他是想說,摩托車再出事了也沒關系,他能搞定。
芬芬阿姨在一邊看著,說這個我也沒看懂啊。但她笑了笑又說,不過能這樣已經很好很好了,至少老天爺把人留了下了不是?那一刻陽光從廚房透進來,打在她身上。我覺得她特別美,真的特別美。
臨走時她開心地跟我說,我們的拆遷新房馬上裝修好了,到時候叫上你媽媽一起來做客啊。我連聲說好。
等她關上門。我下到三樓的時候就忍不住坐在台階上,開始失聲大哭。
你知道什麼叫愛人嗎,你以為你拼了命追逐的那東西是愛情嗎。
不是,那是你的欲望,你的憧憬和你的貪婪。
而最後留下的,才是愛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鈴》賞析
雨霖鈴① 【宋】柳永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②
都門帳飲無緒,③
留戀處,④
蘭舟摧發。⑤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煙波,⑦
暮靄沈沈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⑨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 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共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戀處」。
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複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⑧暮靄:傍晚的雲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⑨經年:一年又一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賞析】
柳永作慢詞,長於鋪敍。此詞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南下,與戀人長亭送別時的真實感情表達得纏綿悱惻,淒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
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催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有不同的情調。北宋時柳詞不但在中原民間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係。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敍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
「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入,極頓挫吞吐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
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顯出詞人心理的矛盾。這裏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然沒有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真是筆力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裏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途遙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畫。既說「煙波」,又說「暮靄」,更說「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謂「千里」,又謂「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捨難離之情。
雨霖鈴詞意
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平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結構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淒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畫,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淒清冷落的境界。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迴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無盡愁思。
柳永祠(在福建武夷山)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疑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定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可說是雅俗共賞。
試聽網址----
鄧麗君演唱《雨霖鈴》
http://www.dgzx.org/.../200412110311870624.rm
http://www.1ting.com/player/aa/player_143813.html
引自: http://lsw1230795.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4898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鈴〉
原詞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語譯】
秋 後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淒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煞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裏喝著悶酒,沒有好的心情,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 人已催著要出發了。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 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淒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 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 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引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0/10/31/c2527.htm
媽媽姓紀,大家都叫她小紀。小紀特別美,反正從小到大人家見到我們母女都說,這媽媽比女兒漂亮多啦。除了好看,小紀身上還有種特別的爽朗,也很能干。我從小身邊就有好多叔叔,明裡暗裡的喜歡她。
今天要講的就是其中一個。
漢橋叔叔是我們的鄰居,原來住在居民區,我們買了整個頂層,打通了他住在四樓,左邊最小的那一戶。那個時候他還很健壯,是警局的緝毒臥底還是線人什麼的,反正黑白兩道走,掙著點玩命的錢。他愛人是個很樸素的武漢女人,我叫她芬芬阿姨。她不好看,個子瘦瘦小小的,但總是很和氣的樣子。他們常吵架,整棟都能聽見。他們有一個兒子,比我大不了兩歲,爸爸看他們家可憐,後來聽說他兒子畢業了找工作沒下落,就要他來我們家當了司機,這樣兩家聯系就密切了起來。
他應該算是喜歡小紀的男人裡最殷勤的了,因為沒什麼錢,所以總是鞍前馬後圍著小紀轉。我高三的時候,父母分居了。小紀陪我住到了學校對面租的房子裡。漢橋叔叔幾乎每天都過來,買很多我喜歡吃的菜,來了就直接進廚房。他做的孜然脆骨超級好吃,媽媽看我喜歡吃,也就沒有拒絕他的好意。
線人每次案子破了都會有一筆酬勞,說多也不多。他拿了錢總是第一時間跟我打電話,說要去最好的餐廳請我們吃飯。他知道從我下手小紀才不會推辭,也知道從吃的下手我才不會推辭。
那個時候大概就已經懂點事了。他總是說你們隨便點,但每次我都只選擇最便宜的菜。我不想看到他結賬的時候,有點窘迫又裝作格外豪氣的樣子,我知道他是怕小紀瞧不起。實際上呢,小紀也是瞧不起他,但女人嘛,利用這種喜歡,享受一點指揮別人的特權,也沒什麼不對的是不是。
我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規律,你周圍的人對待你朋友的態度,其實完全取決於你對他的態度。這道理在任何時候,什麼婆媳關系,同事關系裡啊統統適用。小紀總是使喚他,於是我狐假虎威的也沒閑著。有一次朋友的摩托車被收進了交管所,無牌無照無駕證。我打電話要他幫忙。我記得那是七八月份的夏天,特別熱。他頂著大太陽從漢口坐公交車到武昌,到處找領導批條子,去對序列號,找合格證,反正是折騰了三天,最後還花了兩百塊才把車子取了出來。
現在想起來,其實挺不容易的,他只是公安系統裡最最底層的那一環。可因為他總是拍著胸脯說在硚口區沒有他搞不定的事,我當時也就沒太把這情記在心上。
再後來等我上大學的時候,他就發了腦溢血。知道這事的時候正好是十一假期,他愛人打電話給小紀,說想借點錢,說過完年等房子拆遷補助下來了就還。小紀答應了,出於禮貌還是決定去趟醫院,我就要她帶我一起去了。
盡管我知道腦溢血是很嚴重的病,進病房的時候我還是嚇得差點叫出聲來。漢橋叔叔還昏迷在病床上,全身都插滿了輸液導管和檢測儀器的線,頭蓋骨取了一塊,為了方便日後的手術,於是沒有還原就縫合了。整個人骨瘦如柴,面如土灰,偶爾抽筋的時候還會翻白眼。
芬芬阿姨站在病床旁邊,不停地幫他按摩,捏捏手捏捏腿,拿濕棉球給他擦嘴。因為喉嚨裡還插著導管,所以她要時不時用抽吸管,抽出喉嚨裡的積液。
小紀和芬芬阿姨簡單寒暄了一下就拉著我要走,我當時站在旁邊說不上來是什麼感覺,就是一直哭一直哭,她出來的時候像是松了一口氣似的跟我說,真是一秒鐘也多呆不下去啦,看著好恐怖啊。
當時我聽著心裡就特別難受,但什麼也沒有說。當時我就想啊,你看你把每個月的工資都用在這個女人身上。你想盡一切辦法討她歡心給她發肉麻的短信,你有空就來找她幫她跑腿。現在你躺在床上。你什麼意識都沒有了,你甚至分不清誰是誰,她最多來看你一眼,還被嚇走了。你圖個什麼呢,你天天罵你的妻子,和她吵架,她甚至沒有吃過牛排。如果你現在可以睜開眼,會不會覺得自己以前很可笑呢。
後來寒假住在爸爸家,聽說他醒了,就買了點禮物去醫院看他。他還是沒有什麼好轉,只是會哼哼和用唯一能動的右手到處抓。我陪著芬芬阿姨給他按摩,阿姨不知道我們之間其實很熟悉,我也裝作一副只是出於同情心才來幫忙的樣子。就在那幾天裡,我想比我這輩子領悟到的事情還要多。
芬芬阿姨告訴我,她說漢橋叔叔脾氣可暴了,腦溢血發作的時候他們正在為誰去添飯的事情鬧冷戰,冷戰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未必你還要我喂到你口裡?
說這話時她抬頭看了我一眼說,你看啊,現在真的要每天喂到他嘴裡了。
我看到桌上的保溫瓶裡,每天都是不一樣的湯和飯菜。她每天五點就起床准備一天的飯,用研磨機攪拌成糊狀,再用針筒一點點的打到通往胃的軟管裡。
她居然為此覺得愧疚,把造成這不幸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覺得都是自己一句話咒得他真的成了這樣。
她當時拉著我的手說,要是還能回到那一天啊,我真寧願以後的二十年,我天天都把飯菜喂到他嘴裡吃。
即使到現在我想到這句話,都會呆在鍵盤面前,很久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想這才是夫妻吧。雖然你脾氣很壞,沒有給過我什麼好的生活,還總是跟我吵架。但如果需要你付出這樣大的代價來彌補,我一萬個寧願受苦的人是我。多久都沒有關系。
只求你好好的。只求你好好的。
故事就是這樣了,我上個星期去看他的時候,他已經能說簡單的句子了,但意思總表達不出來。只有芬芬阿姨知道他想說什麼,他伸出兩根手指頭就是要抽煙,手捏捏拳頭就是要撓癢癢。她總是自言自語一般對著空氣問問題,然後不等他反應又自說自話地替他回答了。她像孩子一樣哄著他,說你想要這個,這個不能吃呀。
漢橋叔叔見到我時已經叫不出名字了,我陪他坐了一下午,他一直想說點什麼,可又說不明白。總是依依呀呀的,最後再長長地嘆一口氣。最後我終於零零星星地聽到幾個詞,他說,摩托,沒事,然後又拍拍自己的胸。
我一瞬間明白了,他是想說,摩托車再出事了也沒關系,他能搞定。
芬芬阿姨在一邊看著,說這個我也沒看懂啊。但她笑了笑又說,不過能這樣已經很好很好了,至少老天爺把人留了下了不是?那一刻陽光從廚房透進來,打在她身上。我覺得她特別美,真的特別美。
臨走時她開心地跟我說,我們的拆遷新房馬上裝修好了,到時候叫上你媽媽一起來做客啊。我連聲說好。
等她關上門。我下到三樓的時候就忍不住坐在台階上,開始失聲大哭。
你知道什麼叫愛人嗎,你以為你拼了命追逐的那東西是愛情嗎。
不是,那是你的欲望,你的憧憬和你的貪婪。
而最後留下的,才是愛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鈴》賞析
雨霖鈴① 【宋】柳永
寒蟬淒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②
都門帳飲無緒,③
留戀處,④
蘭舟摧發。⑤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煙波,⑦
暮靄沈沈楚天闊。⑧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⑨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⑩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 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共一百零三字,仄韻。
②驟雨:陣雨。
③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④留戀處:一作「方留戀處」。
⑤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⑥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複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⑧暮靄:傍晚的雲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⑨經年:一年又一年。
⑩風情:男女戀情。
【賞析】
柳永作慢詞,長於鋪敍。此詞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南下,與戀人長亭送別時的真實感情表達得纏綿悱惻,淒婉動人。詞的上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片主要寫別後情景。
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催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有不同的情調。北宋時柳詞不但在中原民間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係。
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敍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秋季,暮色,驟雨寒蟬,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
「對長亭晚」一句,中間插入,極頓挫吞吐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這三句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 「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
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顯出詞人心理的矛盾。這裏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然沒有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紆,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真是筆力千鈞!詞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內心獨白。這裏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讀去聲,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途遙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畫。既說「煙波」,又說「暮靄」,更說「沉沉」,著色一層濃似一層;既謂「千里」,又謂「闊」,一程遠似一程。道盡了戀人分手時難捨難離之情。
雨霖鈴詞意
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後情景。上片正面話別,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平時。「清秋節」一辭,映射起首三句,前後照應,結構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這三句本是想像今宵旅途中的況味,遙想不久之後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淒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這句景語似工筆小畫,無比清麗。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也將失去光彩。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於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淒清冷落的境界。
「此去經年」四句,改用情語,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煩惱。「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迴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無盡愁思。
柳永祠(在福建武夷山)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以疑問句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定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於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可說是雅俗共賞。
試聽網址----
鄧麗君演唱《雨霖鈴》
http://www.dgzx.org/.../200412110311870624.rm
http://www.1ting.com/player/aa/player_143813.html
引自: http://lsw1230795.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48986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鈴〉
原詞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語譯】
秋 後的知了叫得是那樣地淒涼悲切,面對著和亭,正是傍晚時候,一陣急雨剛煞住。在汴京城門外餞行的帳蓬裏喝著悶酒,沒有好的心情,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 人已催著要出發了。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 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冷落淒涼的秋天,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 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就縱然有滿 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引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0/10/31/c2527.ht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