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岸濶 高錕自傳》閱後亂記

這是一本有過去的書(可惜之前不知道是翻譯﹑簡寫版,不然會買本來的版本)

  二零一五年十月一日,一眾政政系同好去梧桐寨交流﹑爬山。本來是每一個人選讀一段,但因大家怕下雨所以沒有帶書,結果只有我和張肇庭讀,他讀了《走過峰火大地》,我則選了這本,十九頁至二十頁,關於高錕和他太太婚禮那段。

  那天,我的腎上腺素製造量準是超乎平常。我仍記得,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九日我黎明即起,精力充沛,急不及待的就要動身。這天的日程開始依計劃進行,而且奇跡似地進行得井井有條。賓客魚貫而來的時候,我已經在教堂門外迎迓。風琴師奏出我們預定的音樂,我等待著新娘團即將抵達的訊號,心裡穩靠得多了。這是個迷人的秋日,雲淡風輕,陽光透過樹木的枝葉,在草地上灑下金色的斑點。這一切,正靜候著明艷的新娘到臨,與我攜手共赴聖壇。
  「鐘聲已經響過十二點, 轎車到底那裡去了?」我對等得焦急萬分的伴郎說。雖然只過了幾分鐘, 卻已經像天長地久一樣, 令人差點連指頭也要咬破。
      那天稍後美芸對我說:「車子迷路, 所以遲到了。」我還以為你會把婚禮取消呢。」我回敬說:「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決定, , 我也以為你事到臨頭才退縮呢。」其實, 如果當時流動電話已經普及, 我只消拿出電話來撥個號碼, 那三十分鐘的疑慮煎熬和牽腸掛肚, 便會瞬間消弭。」
前幾天看的時候還想起江海燕老師的「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所以給她發了一封電郵分享一下 <3
  雖然最後真的下大雨而淋濕了封面,但也是歷史的痕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零一五年十月四日 亂記
一‧如行山時分享般,時代變遷令溝通變了,令我有點想回去那個時代。(同時也想起雷競旋在《遠在古巴》中從他父母的信件尋回歷史和那個時代的感覺,也令我有衝動寫下信,與電子通訊是真的不同感覺的哈哈)
二‧要成功不一定要進「名牌大學」,如高錕般,選擇在本來的「和域治理工學院」也可,重點是心態吧
三‧對人類事業有貢獻,需不拘小節,如果高錕當年算著有沒有從ATT分到專利,那光纖可能到今天仍未被發明/普及。
四‧人不可能永遠舒適,若不能苦中作樂,並向著理想慢慢進發,將永無可能成功,如高錕年輕時也非常節儉。
(高錕父母也是因為共產黨離開上海而選擇了香港,所以他自己也象徵了時代的轉折點)

P.S. 有時間的話,也想看何東﹑馮平山和南海十三郎的傳記,是為「大寫人生」同一系列,側面了解香港的前世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