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FN DQ3 9UP
Q: Do you think people in ancient China really believes the yin-yang and the five-elements theory? Why wouldn't people doubt on its accuracy?
在討論這條命題時, 我們需要先嘗試理解一下, 古代中國是指甚麼時候 (從三皇五帝開始? 還是從秦統一六國開始?), 古代中國人又是指甚麼人 (窮人? 富人? 平民? 官員? 統治者?) 等等眾多的細節, 畢竟, 古代中國, 和古代中國人並不是鐵板一塊。繼而要問題的, 「相信」的定義是甚麼, 實踐﹑推崇它又是否等於相信它。
問這些問題的原因為, 它們都有助更深入的討論。但如果從普遍的角度去看, 我會認為, 從中國三皇五帝到清朝滅亡數千年間, 或直至今天, 真正相信的人其實不多。[在這裡, 「相信」的意思為由心出發, 了解它﹑認同它﹑並會實踐它。(如果相信一種價值﹑一件事情, 卻不會實踐它﹑捍衛它, 我認為是口頭上相信, 是為不信) 而人, 則包括所有性別﹑階級﹑族群等等的人。]
有數個原因解釋這個情況。
第一, 是因為中國的教育, 受著朝代更迭的影響, 一直都未曾長時間的普及。一個朝代中的某幾個盛世推行教育, 在中衰時效果就無可避免地變差, 然後朝代更迭之際﹑或甚戰亂之時, 人民流離失所﹑三餐不繼, 有規劃﹑有配套﹑長時間的教育成為奢侈﹑不可能的事, 極其量只能教授維生的本領。而且, 每個朝代, 或甚皇帝推崇的價值﹑知識都不同, 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再加上政治﹑戰亂令學者文人無暇教育, 教育的內容遂變得容易變動, 難成典範。
第二, 是因為考試制度, 規範了唸書的範疇。從漢朝的察舉, 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到陏唐和以後的科舉制, 都從未著重陰陽﹑風水學。人們為了升官發財﹑光宗耀粗﹑名成利就, 本身已經寒窗苦讀, 不會花時間在沒用的知識上。所以沒有登上殿堂, 也相對缺乏驚世的經典和研究。
有論者認為, (1)不少皇帝﹑統治者有用這些理論, 也有實踐, 應算是相信 (2)它們能夠流傳至今, 這已足夠證明有一定的人相信它們
誠然, 不少皇帝和統治者, 本身就有相信它們的跡象, 同時亦有實踐。例如, 秦始皇相信五德終始說, 就穿黑衣了。然而, 皇帝﹑統治者相信, 能夠說是普遍來說相信嗎? 即使普遍來說相信, 某一時期的人, 又能否代表整個古代中國? 不然。加上在古代中國, 或即使現代世界, 有不少東西本身就成了服務政治的東西。推崇從不等於相信, 推崇可以純粹為了令人信服﹑贊成自己的決定和行動, 例如王莽篡漢, 就善用了當時盛行的五德終始說, 提出漢朝運數已盡, 新的君主將順流而到。
另外, 流傳至今, 它們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 問題又要回歸到甚麼是「相信」。我個人理解的是, 實正理解它們並不多。而且, 中國人, 無論是宗教還是種族, 都是相對兼容並包的, 例如儒釋道三教合流, 直至今天不少佛教徒也會去拜黃大仙, 但其實細問之下他們未必知道到底在拜甚麼, 只是求安心。所以, 雖然有不少人會提及陰陽等概念, 但其實了解並不深入, 也不算真正的相信, 或甚其實只是一種手段, 去達到其他目的。
所以, 我覺得, 如果從普遍的角度去看, 從中國三皇五帝到清朝滅亡數千年間, 真正相信的人其實不多。
在討論這條命題時, 我們需要先嘗試理解一下, 古代中國是指甚麼時候 (從三皇五帝開始? 還是從秦統一六國開始?), 古代中國人又是指甚麼人 (窮人? 富人? 平民? 官員? 統治者?) 等等眾多的細節, 畢竟, 古代中國, 和古代中國人並不是鐵板一塊。繼而要問題的, 「相信」的定義是甚麼, 實踐﹑推崇它又是否等於相信它。
問這些問題的原因為, 它們都有助更深入的討論。但如果從普遍的角度去看, 我會認為, 從中國三皇五帝到清朝滅亡數千年間, 或直至今天, 真正相信的人其實不多。[在這裡, 「相信」的意思為由心出發, 了解它﹑認同它﹑並會實踐它。(如果相信一種價值﹑一件事情, 卻不會實踐它﹑捍衛它, 我認為是口頭上相信, 是為不信) 而人, 則包括所有性別﹑階級﹑族群等等的人。]
有數個原因解釋這個情況。
第一, 是因為中國的教育, 受著朝代更迭的影響, 一直都未曾長時間的普及。一個朝代中的某幾個盛世推行教育, 在中衰時效果就無可避免地變差, 然後朝代更迭之際﹑或甚戰亂之時, 人民流離失所﹑三餐不繼, 有規劃﹑有配套﹑長時間的教育成為奢侈﹑不可能的事, 極其量只能教授維生的本領。而且, 每個朝代, 或甚皇帝推崇的價值﹑知識都不同, 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再加上政治﹑戰亂令學者文人無暇教育, 教育的內容遂變得容易變動, 難成典範。
第二, 是因為考試制度, 規範了唸書的範疇。從漢朝的察舉, 到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到陏唐和以後的科舉制, 都從未著重陰陽﹑風水學。人們為了升官發財﹑光宗耀粗﹑名成利就, 本身已經寒窗苦讀, 不會花時間在沒用的知識上。所以沒有登上殿堂, 也相對缺乏驚世的經典和研究。
有論者認為, (1)不少皇帝﹑統治者有用這些理論, 也有實踐, 應算是相信 (2)它們能夠流傳至今, 這已足夠證明有一定的人相信它們
誠然, 不少皇帝和統治者, 本身就有相信它們的跡象, 同時亦有實踐。例如, 秦始皇相信五德終始說, 就穿黑衣了。然而, 皇帝﹑統治者相信, 能夠說是普遍來說相信嗎? 即使普遍來說相信, 某一時期的人, 又能否代表整個古代中國? 不然。加上在古代中國, 或即使現代世界, 有不少東西本身就成了服務政治的東西。推崇從不等於相信, 推崇可以純粹為了令人信服﹑贊成自己的決定和行動, 例如王莽篡漢, 就善用了當時盛行的五德終始說, 提出漢朝運數已盡, 新的君主將順流而到。
另外, 流傳至今, 它們的價值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 問題又要回歸到甚麼是「相信」。我個人理解的是, 實正理解它們並不多。而且, 中國人, 無論是宗教還是種族, 都是相對兼容並包的, 例如儒釋道三教合流, 直至今天不少佛教徒也會去拜黃大仙, 但其實細問之下他們未必知道到底在拜甚麼, 只是求安心。所以, 雖然有不少人會提及陰陽等概念, 但其實了解並不深入, 也不算真正的相信, 或甚其實只是一種手段, 去達到其他目的。
所以, 我覺得, 如果從普遍的角度去看, 從中國三皇五帝到清朝滅亡數千年間, 真正相信的人其實不多。
留言